ds足球比分

图片

ds足球比分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全国科技工作日 > 最高科技奖

邢文革:穿越海杂波,让军舰“火眼”看透天机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6日 编辑:系统管理员

  他,用30年不懈奋斗,锁定了一件任务:努力让雷达“看透一切”。在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下,他从一名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逐渐成长为我国舰载雷达事业的领军人物,曾获江苏省首届青年工程师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央企楷模、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人物(团队)、中国电科改革先锋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就是邢文革,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14所首席专家,集团公司2020年度最高科技奖得主。

  专业第一

  1987年,邢文革进入中国电科14所工作,从事国土防空项目的雷达研究。

  他大学学的是大气物理专业,只管“对流层以下的事”,可说是雷达的外行。刚开始,开会发言,领导从来都不叫他。有一次,所里开会讨论一个技术问题,轮流发言,轮到邢文革时,他正琢磨自己要说点什么,一位前辈扫了他一眼,笑道:“你还是安静听吧”。邢文革知道,那位前辈说这话并无恶意,甚至是善意地想避免他的尴尬,他毕竟什么也说不出来,甚至都听不懂别人的发言。不过有一点他懂:要成为专业研究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知识。

  

  让他这个“外行”从事雷达研究,他可以选择做自己分内的事,也没人会怪他。但邢文革选择从零开始,做一个雷达的内行,虽然他知道,这条路要艰辛一万倍,而且一切要从头开始。邢文革放弃了工作之外所有业余活动,全部用于学习。因为使用频率过高,他按坏了所里发的能进行函数运算、价值300元的计算器。他完全可以再去申请领一个,可他一声不吭,省吃俭用,自己又买了一个。

  当时,邢文革的工资每月只有四十多元。还是那位前辈同事,有一天晚上,夜已经深了,他刚和同事讨论完问题出来,路过办公室,看到屋里的灯还亮着,进门一看,邢文革还在埋头写着什么,桌子上堆满了演算的稿纸。前辈拿起一张稿纸,看了一眼,吃惊地说:“这都是你演算的?”邢文革点点头,恭敬地说:“请老师指点、批评。”前辈激动地说:“我们刚才还在讨论这个数据,没想到你已经演算出来了。后生可畏啊,小伙子,我们的雷达事业就靠你们了!”在不久后的一次考试中,邢文革在140个参加考试的人员中,拿了第一名!

  工作成“狂”

  一场剧烈的台风过后,海面终于平静下来,舰艇也慢慢平静下来。船舱地板上东倒西歪地躺着不少人,角落里蜷缩着一个人,脸色苍白,那人竟是他们这艘船上最有学问、也是连他们的首长都很敬佩的人——邢文革。

  船上的人都认识他,他总是一脸严肃,却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仿佛只要有他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晕船,邢文革在船舱里站不住,即使蹲下来也晃得难受,为预防呕吐,他手里总抓着一个塑料袋。战士想扶他到船舱休息,走到半路,他忽然问:“去哪里?”战士说:“扶您去船舱休息。”邢文革说:“不,去战位。”战士劝说道:“您都成这样了,还是先休息一下吧。”“我没事,吐完就好了……”邢文革伸手虚弱地指指方向,“去战位,我又有了新的想法……”

  时间推移到2000年,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国土防空雷达研究的项目已经圆满结束了,通过科研难度极大,经过十多年的历练,邢文革已经成长为中国为数不多的雷达方面的专家。当时,驱逐舰的雷达正遇到很多瓶颈,关键时刻,他被任命担任雷达副总设计师。没有享受多少成功的喜悦,甚至没有好好休息过,邢文革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这条路,更为艰难。邢文革和团队开始研制高性能相控阵雷达,当时几十项技术要攻关,没有基础,只有啃骨头。与传统的雷达不同,邢文革把这种相控阵雷达比喻为“不是一个巨人在走”,而是“几千人同时同步走”,集成协同,倒下一些“战士”,也不会出现问题。这些密密麻麻的“战士”,可以对空搜索、对海搜索、对空引导、目标指示、多目标跟踪。

  要解决这么多问题,该有多少困难啊!有的实验要在海上做三年,邢文革一上船就是几个月。船栏杆上挂满了供人呕吐的塑料袋,可人晕船,雷达设备也“晕船”。为了解决设备晕船问题,邢文革和团队想了很多办法,风动水动船动,只有同步运动才能保持动态的不动。

  无数次的测试、调试参数,最后雷达设备终于能在水上“如履平地”。新型雷达还面临“海杂波”这个世界难题,海杂波就像海市蜃楼,出现假的幻象,雷达开机,显示屏上一片杂乱无章的亮点,目标信号被淹没在一片杂波中。经过不断测试,不停地变化环境、变化参数,在上百万组大数据对比分析中,找细微的特征,最终锁定真的波形……前文那个战士把邢文革扶到战位后,邢文革立即精神抖擞地开始了工作。

  2005年,这个我国海军有史以来技术水平最高、功能最强、系统构成最复杂的雷达终于诞生了!由于它的珍贵和精细,团队把它命名为“海之星”。

  

  注重细节

  2001年,邢文革带队到西北试靶,条件极其艰苦。27辆车行驶3600多公里,一路艰险,翻大山,给停在上坡的车装防滑链,西北零下20多度,有修车师傅指头都冻断了……这是“海之星”第一次直接与导弹武器系统配套、磨合,整个系统要连续试验十次,全部成功才算通过。

  4月底的一天,连续十次截获试验全部通过,试验完成,飞机返航,成功在望,可雷达准备关机前的最后一分钟,试验五个月从没出现过的故障发生了——雷达突然死机,仿佛知道经过七个月艰苦环境中的连续奋战,该休息了。

  虽然雷达死机,但大伙仍沉浸在试验成功的喜悦中,并没有把死机当回事。有人说:“这只是个意外,重启雷达就没事了。”还有人说:“试验已经成功,反正雷达也要关闭了。”但邢文革说:“不行,必须找出原因!我们要像公安破案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最后邢文革和五个技术骨干留下了,其他人回家过“五一”。故障怎样找?必须复现故障。他们专门编程序,反复加密,反复试,判断有一个故障的可能,就强化试验,加速模拟,像罚点球一样,“射门”。如果有十万种可能,就十万次“射门”。

  最后故障复现了,每15分钟复现一次,大家像发现金矿一样兴奋。在千万条线中,他们揪出了一个比正常焊接点大一倍的点。因为入场时是隆冬,问题一直没暴露,到了4月底,天暖了,这个小焊点遇热膨胀,让雷达停止了扫描……问题终于解决了,后来,在总结会上,邢文革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科研的很多错,是细小的错,一定要格外注重细节,一个小错产生的蝴蝶效应是巨大的。任何一项科研,投机一时的结果是——平时绕不过的,关键时跑出来,制造的麻烦是无法弥补的。有些错,不在技术,在内心。”

  “海之星”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次试验后,邢文革给全体人员放假一天,外出游玩。游玩中,同事们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开心的笑声,一看原来是邢文革从高处滑沙子下来,调皮得像个孩子……邢文革笑着对大家说:“我很庆幸,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让相控阵雷达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打印 关闭